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世界上第一台手機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重2磅,通話時間半小時,銷售價格為3,995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最貴重的磚頭。但在1984年,或者對於DynaTAC 8000X的設計者Rudy Krolopp來說,這台手機並不昂貴,也不能稱作是磚頭。 DynaTAC 8000X的開發週期超過了10年。當時,負責摩托羅拉無線領域研發,後來被尊稱為手機之父的馬丁﹒庫帕認命Krolopp為項目組長,負責世界上第一台手機的開發工作。在DynaTAC 8000X的專利證書上總共有三個人的名字,Krolopp、庫帕以及當時摩托羅拉通訊部領袖John Mitchell。
   
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嘗試製作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過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制一種移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而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1瓦,最大也不能超過3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註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具有現代意義、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多了,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猶如一塊大磚頭。 

1G

第一代行動電話網路(1G)是指類比訊號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1980至90年代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馬丁·庫珀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類比調變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積體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行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行動電話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素有「大哥大」之稱,據聞此稱號的由來來自於武打明星洪金寶。他是當時電影業界第一位使用行動電話的人,而他在業界素有「大哥大」之稱(成龍當時被尊稱為「大哥」,因洪金寶是他的師兄,故被稱為「大哥大」),故當時的行動電話就被稱為「大哥大」。[1]此稱呼也在中國大陸及台灣通行,如今在台灣「大哥大」依然可以用來指代一切手機;而在中國大陸則專指這種體積巨大的老式手機。當時,在香港使用「大哥大」是為身份象徵;於1985年,一部「大哥大」價值為29,000港元,至1990年代,價值仍然達到13,000港元
在香港,花生油品牌獅球嘜於1987年製造「大哥大」外形的水壺作為贈品,並且大行其道,所以香港人亦稱呼這種手機做「水壺」。[2]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分頻多工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訊,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頻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台,通話時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台就可以竊聽通話。
2G
第二代手機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GSMcdmaOne或者PHS這些十分成熟的標準,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資料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準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援,例如支援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
3G
用於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3G)的手機也已經研製出來,並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第三代手機的開始標的之一是開發一種可以全球通用的無線通訊系統,但是實際最終的結果是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制式,主要有CDMA2000WCDMATD-SCDMA在競爭。這些新的制式都基於CDMA(分碼多重進接)技術,在頻寬利用和資料通訊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